top of page

農言農語系列 (上)

文/黃莞筑、張家宜、張家熏

圖/張家宜

  公車窗外新店溪的身影在微微泛白的天空下有點慵懶,早晨七點的車廂內蘊藉著某種初始的寧靜和生氣。我們窩在公車的一角讓意識隨著景色流動帶著我們抵達此行的終點——三峽台北大學。就連選擇在清晨出發都像是精心的安排,因為今天要參訪的活動並不在休假日閒散的午後活躍,也非在落日後的燈火斑斕同各路攤販在夜色下熱鬧,而是在早陽微曦時分和鳥鳴及晨起的人們迎接一天的開始。

  兩周前和北大好好市集社社長廖軒緯聯絡,希望能參訪他們現在隔周舉辦的幸福市集,透過親自參觀並和主辦社團對話交流,希望能更深入了解這個市集的源起和目的,關注市集的推行在實作和理念上曾經或正經歷的困難,並在思考突破方式的同時尋求該市集發展的長遠目標。

(北大幸福市集一隅)

  北大幸福市集的出現,是源於該社團的學生受到圓山市集的啟發,當中有農人自行設攤和消費者直接交易,並主打販賣無農藥的安全蔬果,在該市集的區位優勢帶來的客群下往往有不錯的業績也多少傳達了公平消費和有機農業的觀念。同時,北大地處山田廣布的三峽,附近的柑園和白雞山附近有多家有機農場和大片農地,不少百大青年深耕其中,農業和農人在三峽是重要的根基存在。

  由於三峽地處偏僻,農民經常受到市場及中間商的剝削,銷售管道的自由及透明化亦被箝制。學生們意識到這些問題後,開始對於在地小農的關注,申請教育部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並獲得補助,著手於103年12月開始試營運「北大幸福市集」,期望能為當地農民、消費者、環境帶來長期效益。

  社長表示,幸福市集相較舊市區傳統市場,較著重於販賣理念的推行而不僅是獲利,希望透過市集讓消費者和合作農家了解到公平貿易的理念,以及有機農業對於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幸福市集除了給予小農一個直接交易的平台,也讓消費者有機會和農業生產的主要推手們面對面交流,提高在地農業的曝光度,激發現代人對本土農業的關心和支持。

  為了確保市集的理念能適切地傳達,社團在募集商家時便會明確告知產品應符合有機無農藥的檢驗,同時和中興大學合作,協助農友將農產品送檢驗以建立產品簡歷,讓消費者擁有對等且透明的資訊,降低交易上的隔閡,增進消費者對農家的信任。同時,若有同次市集中有同性質的商品申請擺攤,社團也會事先告知並嚴禁削價競爭,希望能給農家一個公平而非競爭性質高的擺攤經驗。

  因為幸福市集的客群以晨起運動的阿公阿媽和買菜的主婦為主,目前為了拓展並刺激不同客群的消費,舉辦幸福市集的當天下午還延伸了手作市集的擺攤,雖然時段非全然重疊,但期望手作市集的年輕世代客群也能有機會接觸到幸福市集。除了例行性的市集,該社團也透過拉贊助並刺激消費,如消費滿一定額度即送贊助者提供的盆栽等,期望透過多元的行銷手法提高市集的曝光率,藉由居民的口耳相傳讓更多人知道幸福市集的存在並傳達理念,讓幸福市集能永續經營。

(好好市集社長廖軒緯與集點換盆栽的婆婆互動)

  在推行幸福市集的過程中,北大好好市集的成員面臨不同的困難,社長與社員們相繼謀劃對策,秉持著營造良好市集環境的理念渡過重重困境。

  為了拓展消費群眾以及破除有機農業的高價迷思,好好市集曾嘗試將上午的幸福農業市集與下午的手作文創市集一同舉行在下午時段,吸收雙方的客源以提高攤販收益及曝光率;社員希望藉此吸引北大學生來訪,間接塑造學生擇選有機農業的意識。但由於小農時間上無法配合,這項提案自始至終無從實行。

  受限於現場社員人力不足,幸福市集採隔週式舉辦;另外,社員頻繁的流動現象對市集長期經營形成的隱憂,除了活動經驗傳承必有遺漏之處外,新社員與攤販之間的革命情感必然重新建築。

  好好市集曾與支付寶第三方支付平台推行「百小農」計畫,概為設立一個公平交易的電商平台,使攤販有機會將自家的產品透過網路行銷及推廣產銷理念,藉此拓展消費群眾且不為實地所限。後受制於社員人力不足,這項「百小農」計畫稍作停擺。

  招商為其中一項設攤的前置作業,其一來源為新北市農業局網站提供的有機小農名單,聯絡地緣相近的小農或青農團體,詢問擺攤意願。不過,好好市集不時遇到與社團理念相違的廠商要求擺攤,如直銷團體視此為宣傳的平台,積極爭取一席之座。

  面對襲來的招商單位,除了排除易辨識與理念相違的廠商,部分廠商的性質處於模糊的地帶,如位於桃園一家智慧農場曾在市集上創下日營收最高紀錄,該攤位雖秉持有機農業的理念,但市集成立的初衷在於建立公平交易的平台,相較於大型廠商有自己的生產線與多元的銷售管道,其他自耕小農更需要該銷售平台推行自家的農產品。經過這次的經驗,好好市集重新界定招商單位性質的範圍。

  為實現終極目標——提供農有良好的市集經驗,一個公平交易的平台,現行攤販費用因應市場營收狀況,採以差別費率計算,收費規則如下——日營收在1500元之下的小農收取150元;1500到3000元之間收取250元;3000元以上則收取300元整。現行的收費機制為社團經調整後的第三版,是根據前幾次的小農營收所做的平衡,收取的費用與攤位成本持平。

  北大幸福市集的經費來源有三:政府申請經費、參與推行社區總體營造競賽與創業資金。政府能提供的經費類別可分為兩大類,一為公家機關如農業輔導科推行的活動經費,為此,好好市集社團積極參與有機農業相關的企劃活動。而在沒有活動舉辦的日常,政府只能撥取設備經費,社團須事先擬定以利政府為導向的企劃書,展示明確的經營目標。另一方面,社團曾參與中信房屋和青委會所舉辦的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獲取相當額度的經費。社長曾於創創中心做演講宣傳市集理念,事後徵得一筆創業資金。為了實踐各項參賽企劃書中主旨,好好市集也必須做出相對應的業務目標。

  好好市集認為自身的宣傳與形象建立仍須改善,由衷希望能給消費者深刻的印象及傳達所持的有機農業、公平交易等理念,使消費者化被動為主動前往幸福市集。雖說各攤販附有制式的產品簡歷,好好市集仍著力於農友的個人宣傳,了解其人生故事與自耕的初衷。藉由引領群眾認識農友以建立信任、拉近消費者與農友的距離間接提升消費者對於有機農業產品與理念的接受度。目前的宣傳手法除了透過粉專的經營之外,現場另有集點送盆栽的活動吸引潛在消費者再次光顧;未來希望透過多樣化的宣傳,如影片製作、舉辦知識講堂與活動、招商等手法,拓展客群數量及對概念做行銷,而最終的目的是將市集的理念被三峽社區居民認同接受。

(與北大好好市集社社員合影)


ⓒ Copyright 2017 NTUGuangxi | All Rights Reserved | 國立臺灣大學廣西服務計畫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